站内搜索
县市区动态
-- 经信信息 -- 县市区动态 -- 莱州市
 
莱州让新型城镇散发文化魅力
信息来源: 综合科 发布日期:2018-01-05 浏览次数: 【放大文字】 【缩小文字】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导向,通过大力挖掘传统地域文化,寻觅“莱州记忆”,寻找“文化基因”———

莱州让新型城镇散发文化魅力

?

??? 本报讯(通讯员姜建彬李海燕YMG记者李仁)莱州市三山岛街道沙岭村有一处乡情馆,传统的农作坊、精美的剪纸、精致的面塑和贝雕、神圣的祭海仪式、浑厚的单山渔号……这里的每件实物、每张照片,让慕名而来的游客无不感受到村落变迁的厚重。“以乡情馆作为本地文化,通过挖掘乡村记忆,不断提升乡村文明水平,让历史在这里触手可摸,发展切实可见。同时,也让每个热爱家乡的人,在这里能够寻根求源。”三山岛街道宣传委员张德先告诉记者。

?

按照“体现田园风情,彰显特色亮点,固化乡村记忆,保护遗迹遗存”的要求,近年来,莱州市在城镇化建设中更加注重做好与当地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的结合文章,力争最大限度地盘活山水、人文资源,凸显当地的特色亮点,全市涌现出驿道初家胶东老山村、夏邱卸甲庵茶园豆腐坊、文昌路傅家桥山水田园人家、永安路海草房古建筑群、金城万家明清一条街等一批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保护传承相结合的村庄。“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工具、工艺、民俗等承载地方发展变迁的文化元素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不及时挖掘保护,它们最终必将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莱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说,正基于这样的思考,莱州市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导向,创新探索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莱州路径”,通过大力挖掘传统地域文化,寻觅“莱州记忆”,寻找“文化基因”,让新型城镇散发文化魅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共融。

?

成立“文化城镇化”工程办公室,聘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山东工艺美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针对莱州城镇传统文化元素、历史文脉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文化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机制。目前,该市对110多个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深入挖掘整理,征集实物200余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实物展厅,出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料丛书,蓝关戏、掖县滑石雕、莱州草辫、莱州毛笔等21项分别被列入国家、省和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们还通过培育传承人、加强经费扶持等措施,使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在本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依托地方特色,培育文化村镇,莱州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牌”。金仓街道仓南村是一个靠海的小渔村,现在,鱼、虾、海蟹等海产品雕塑或绘图在村里随处可见,休闲广场上的大型锦鲤戏珠雕塑格外显眼,在广场活动的村民累了可在海螺凳、海参凳等随处设置的休闲点落座休息,大道两旁的宣传栏上,则详细记载了渔民的风俗习惯和渔村的变迁历史。靠海的仓南村围绕海文化做文章,而地处山区的驿道镇初家村则突出“山里人文化”,在这里,古树、老房、古井、小溪互为映衬,和谐统一,木楼听雨、杏林沙海、月亮湾、初家铺子、临溪小院、山草小院、木屋部落等10多个特色景点和多家乡村民宿,成为微信圈传播的热点,每天游客络绎不绝。近日,该村刚刚荣获烟台市第二届“美丽乡村”称号。

?

千村千面,得益于莱州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注重把城乡传统文化元素、文化脉络纳入建设规划,对城乡带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传统建筑、历史原物修补整治,即使住新房、搬新居后,仍能在城乡文化遗存上读得出家国情怀、文脉沿革和精神归属。

?

莱州是千年古县,拥有浓厚的文化积淀,对传统文化,他们给予了充分的保护和弘扬,在城镇化进程中延续了文脉。坐落于莱州城东新区的掖县公园就像一本史书,记载着这座千年古县浓重的历史文化。民俗园里的门楼、影壁、石磨、马槽,还有代表海边居民特色的海草房,讲述着那些逝去的苦乐生活;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镂空雕刻,碌碡布置的梅花桩独具匠心,石磨铺成的各种小路,使游人步移景异,彰显着莱州的古老文明;名人大道汇集了包括珠算鼻祖徐岳、核物理学家卢鹤绂、现实主义画家王式廓在内的19位古今莱州名人雕塑;状元坊造型结合“东莱三凤坊”的样式,施以中国传统图案雕刻。“我们注重的不仅是建楼、盖房、修路这样的硬件设施,更注重文化的传承,让城镇成为历史底蕴厚重、功能完美的人文魅力空间。”莱州市住建局负责人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365bet官网皇恩靠谱 技术支持:烟台市综合信息中心
电话:0535-6692051,6247140 传真:0535-6288388 邮政编码:264003 地址:烟台市莱山区府后路10号人防综合办公楼
本站信息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翻录必究 推荐浏览分辨率大于1024*768
??鲁ICP备05033697   鲁公网安备 37061302000032号